

一、什么是肝硬化?
肝硬化是肝臟長期受損后,正常肝組織被纖維瘢痕替代,形成“假小葉”的終末階段。肝臟逐漸失去解毒、代謝、合成等功能,最終可能導(dǎo)致肝衰竭或肝癌。
關(guān)鍵數(shù)據(jù):
1.我國肝硬化患者約700萬,80%與乙肝相關(guān),酒精性肝硬化占比逐年上升。
2.不可逆但可控**:早期干預(yù)可延緩進展,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%!
二、癥狀:從“隱匿”到“崩潰”
1.代償期(早期):
A.疲勞、食欲減退、體重下降
B.蜘蛛痣(前胸、頸部)、肝掌(手掌紅斑)
2.失代償期(晚期):
A.腹水:腹脹如鼓,腹部移動性濁音
B.黃疸:皮膚、鞏膜黃染,尿液深黃
C.出血傾向:牙齦出血、鼻衄(凝血功能下降)
D.肝性腦病:嗜睡、行為異常、定向力障礙(血氨升高)
3.致命并發(fā)癥: 嘔血(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)、肝昏迷、肝腎綜合征、肝癌!
三、六大病因:你的肝正在被誰摧毀?
1. 病毒性肝炎:乙肝(占60%-80%)、丙肝(可治愈但易漏診)。
2. 酒精濫用:男性每日酒精>40g、女性>20g,持續(xù)5年以上風險激增。
3. 脂肪肝: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→肝硬化→肝癌“三部曲”。
4. 膽汁淤積:原發(fā)性膽汁性膽管炎(PBC)、膽道梗阻。
5. 代謝疾病:血色?。ㄨF沉積)、肝豆狀核變性(銅代謝異常)。
6. 藥物/毒素:長期服用抗結(jié)核藥、中草藥(如土三七)、接觸化學毒物。
四、確診與評估:關(guān)鍵檢查手段
1. 血液檢查:
A.肝功能:ALT/AST升高、白蛋白降低、凝血酶原時間延長。
B.病因篩查:乙肝五項、丙肝抗體、自身免疫抗體(如AMA-M2)。
2. 影像學:
A.超聲:肝臟縮小、表面結(jié)節(jié)、脾大、門靜脈增寬(>13mm)。
B.FibroScan**(肝彈性檢測):評估肝纖維化程度(E值≥12.5kPa提示肝硬化)。
3. 肝活檢:金標準,明確病理分期及活動性炎癥。
4. 內(nèi)鏡檢查:篩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,預(yù)防出血。
五、治療策略:阻斷進展+管理并發(fā)癥
1. 病因治療:
A.乙肝:長期抗病毒(恩替卡韋、替諾福韋),抑制病毒復(fù)制。
B.丙肝:直接抗病毒藥物(DAA),95%以上可治愈。
C.酒精:嚴格戒酒,補充維生素B族。
D.脂肪肝:減重5%-10%(每周0.5-1kg),改善胰島素抵抗。
2. 并發(fā)癥管理:
A.腹水:限鹽(<2g/天)+利尿劑(螺內(nèi)酯+呋塞米),頑固性腹水需腹腔穿刺放液。
B.食管靜脈曲張:β受體阻滯劑(普萘洛爾)降低門脈壓,必要時內(nèi)鏡下套扎/硬化治療。
C.肝性腦?。喝楣峭ū?、利福昔明抑制產(chǎn)氨菌。
D.感染:自發(fā)性腹膜炎需及時抗生素(頭孢三代)。
3. 終末期治療:
A.肝移植:唯一根治手段,5年生存率>70%,但供體短缺、費用高昂。
B.人工肝:暫時替代功能,為移植爭取時間。
六、生活管理:護肝四原則
1. 飲食調(diào)整:
A.優(yōu)質(zhì)蛋白:雞蛋、魚肉、豆制品(肝性腦病需限制)。
B.低鹽低脂:避免腌制品、肥肉、動物內(nèi)臟。
C.軟食細嚼:預(yù)防曲張靜脈破裂(避免堅果、粗纖維食物)。
2. 絕對禁酒:一滴酒精即可加速肝損傷。
3. 謹慎用藥:避免肝毒性藥物(如對乙酰氨基酚、部分中藥),必要時咨詢醫(yī)生。
4. 規(guī)律隨訪:
A.每3-6個月復(fù)查肝功能、超聲、AFP(篩查肝癌)。
B.每1-2年胃鏡檢查食管靜脈曲張。
七、預(yù)防:從源頭掐滅“肝火”
1.疫苗接種: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,高危人群補種。
2.阻斷傳播:乙肝母嬰阻斷(孕晚期抗病毒+新生兒免疫球蛋白)。
3.健康生活方式:
A.控制體重(BMI<24),避免久坐。
B.避免文身、不潔針具(防丙肝)。
C.飲酒量:男性<25g/天,女性<15g/天(理想為0)。
誤區(qū)澄清:
1.“肝硬化等于肝癌”:錯!僅5%-10%肝硬化患者會發(fā)展為肝癌,定期篩查可早期發(fā)現(xiàn)。
2.“保肝藥越多越好”:盲目使用中藥/保肝藥可能加重肝臟負擔。
3.“腹水必須抽干”:過快過多放腹水可能誘發(fā)肝昏迷,需緩慢引流(每次<5L)。
總結(jié):肝硬化是肝臟的“無聲呼救”,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干預(yù)是逆轉(zhuǎn)病程的關(guān)鍵!乙肝患者堅持抗病毒、酒精肝立即戒酒、脂肪肝積極減重——守住這三道防線,才能為肝臟贏得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