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結直腸癌發(fā)病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膳食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、飲食結構的改變,大腸癌的發(fā)病率還將進一步提高。由于結直腸癌缺乏早期癥狀,導致較高的死亡率,所以預防是最好的方法。
1.篩查可降低其發(fā)病率及病死率
通過建立規(guī)范化結直腸癌宣教體系,樹立并強化結直腸癌防治意識和結直腸癌可以預防的理念。WHO的觀點:1/3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,1/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(fā)現得到根治,1/3的癌癥可以通過科學的治療延長患者生命、改善生存質量。
目前結直腸癌篩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費用以及篩查對象的依從性,如內鏡檢查,由于存在一定的不適及痛苦,往往被患者拒絕。因此,要提高篩查對象的依從性,必須重視宣教策略及溝通技巧,特別是對易感和高危人群,讓篩查對象認識到各項檢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,以及延誤診治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。
2.推進結直腸癌早期診治
早期結直腸癌或者癌前病變的患者及時發(fā)現是早期治療改善預后的關鍵。在加大結直腸癌預防宣教的同時,倡導結直腸癌高危易患人群積極主動的多形式預防和早診實踐。結直腸癌篩查的診斷手段大都簡便易行,包括大便隱血試驗、直腸指診、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、纖維全結腸鏡檢查和氣鋇雙重造影,這些檢查在大多數基層醫(yī)院均完成,其中金標準是纖維結腸鏡檢查。檢查可以是預防性的,也可以是對可疑癥狀進行排除。
我國75%左右的大腸癌為直腸癌,而70%左右的直腸癌為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中低位直腸癌,大都能通過直腸指檢發(fā)現。臨床上,我們??煽吹皆S多病人發(fā)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,但末能及時進一步行直腸指檢、纖維結腸鏡檢查;或已有便血患者誤認為痔瘡出血,未做肛門指檢及進一步內鏡檢查,結果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。所以,凡40歲以上結直腸癌高發(fā)易感人群的體檢或??崎T診,應將大便隱血試驗、直腸指檢列為常規(guī);凡遇病人有便血、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等癥狀,應行直腸指檢、纖維結腸鏡和氣鋇雙重造影等相關檢查;對于遺傳性大腸癌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黑斑息肉病等極高危人群,篩查年齡前移至青少年,檢查頻率應增加。